“如今住在小區(qū),,既舒服也更安全,,出行,、鍛煉都很方便,,讓我們既有‘里子’,也有‘面子’,,幸福感,、滿意度都提升了!”6月11日,,走進永興街道屈場村屈場花園小區(qū),,居民吳正龍看著改造后的小區(qū)開心地說道。
近年來,,永興街道屈場村圍繞“五共”理念,以群眾的需求為導向,線上依托居民點微信群,,線下通過入戶走訪,、“村灣夜話”、屋場會,、村民“點單”等多種形式收集民情民意,、完善方案,廣泛發(fā)動群眾參與到共同締造實踐中來,。
為滿足小區(qū)居民的需求,,該村修建了文化廣場、停車位,、路燈等設施,,配套健身器材、綠化帶,、安全標識等,,方便群眾在良好的生活環(huán)境中娛樂健身,規(guī)范居民交通及停車行為,,保障出行安全,。
建設好不好,居民一起評,,環(huán)境要維護,,大家一起管。屈場村把“五共”理念融入基層治理的全部過程,,把改善群眾身邊,、房前屋后人居環(huán)境的實事小事作為切入點,構建“黨支部+灣組黨小組+黨員中心戶”三級組織體系,,形成“三級組織體系+全體戶主”的兩方共管體系,。健全村規(guī)民約和獎懲機制,激發(fā)村民主動參與日常管護的熱情,,培養(yǎng)村民主人翁意識,,引導村民“參與管、一起護,、共同督”,。
隨著美好環(huán)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理念深入人心,居民們主動響應,,自覺參與管護場地器械,,定期打掃廣場衛(wèi)生,維護公共綠化設施,,真正從“旁觀者”變?yōu)榱恕皡⑴c者”,。
屈場村黨支部書記張利軍介紹道,,在修建文化廣場的過程中,共折合建設資金5萬余元,、村自籌資金30余萬元,,鄉(xiāng)賢、群眾,、志愿者全程參與,,讓地、出資,、投勞,,“共同締造”的內涵在行動中進一步凸顯出來。村民們依托文化廣場自發(fā)組建了2支文化志愿服務舞蹈隊,,開展各類文化活動,,既豐富了文化生活,又將文明新風“傳遞”到了村里的每家每戶,。
“只有用合適的方式搭起橋梁,,才能讓‘陌鄰’變‘睦鄰’,實現(xiàn)村里和居民的‘雙向奔赴’,。大家茶余飯后相約前往散步健身,,在睦鄰友好、與人親善和歡聲笑語中,,傳遞出‘獨樂樂不如眾樂樂’的‘五共’理念,。”張利軍深有體會地說,。(褚伊瑾 鄭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