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剛正在進行田間管理
“我每年拿出3畝地來種早西瓜,。早西瓜收獲后,接著復種荸薺,。”8月6日,,宋河鎮(zhèn)高柳村村民張剛站在自家的荸薺田里,忙著田間管理,。見村支書段波一行到來,,他連忙停下手中的“活路”,走到田邊,,一邊洗手,,一邊介紹。
一陣風兒拂過,,尺許的荸薺苗隨風起舞,。
問起眼前3畝地今年的收入情況,張剛憨厚的臉上泛起了笑容,。他說,,今年栽培了3畝地的早西瓜,平均每畝收獲西瓜近6000斤,,由于行情一直不錯,,總共賣了近2萬元。西瓜收獲后,,接著于7月15日將荸薺苗移入大田,。按照這幾年的產(chǎn)量和市場行情,,他估算了一下,說到年底可以又獲得2萬多元的收益,。
3畝地,,栽培一茬西瓜和一茬荸薺,每年可以獲得4萬多元的收入,,段波夸贊老張,,說他1畝地頂別人家10畝地,硬是把田種出“花”來了,。
今年正好60歲的張剛,,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勤勞,同時也善于琢磨農(nóng)事,。張剛自己介紹說,,從2005年開始,,他率先在村里試種草莓,、蓮藕、甘蔗,、荸薺等,。經(jīng)過長期的摸索,近幾年,,把栽培早西瓜和荸薺作為主導產(chǎn)業(yè),,精耕細作,收入年年增加,。
談到收益這么好,,為什么不能大面積栽培這一問題時,張剛表示,,主要還是本地市場太小,,對荸薺的需求量不大,如果大面積栽培,,擔心銷售難,,同時荸薺栽培對土質(zhì)的要求高。張剛說,,他種的荸薺上市后,,主要依托羅店,宋河,、三陽等鄉(xiāng)鎮(zhèn)幾家大型超市銷售,,有時也沿街叫賣。
張剛介紹,,他自家的承包地,,加上村委會幫忙流轉(zhuǎn)的土地,,總共有50多畝。“今年種了35畝的優(yōu)質(zhì)稻,,10多畝的玉米,,3畝地的早西瓜,3畝地的遲西瓜,。一年算下啦,,怎么也有個十多萬的收入。其中,,6畝地的西瓜和3畝地的荸薺占了大頭,。”張剛扳著指頭算賬說。(陳紅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