臘月二十五,家家磨豆腐。2月3日,,凌晨四點半,正是冬日寒夜萬家酣睡時,,在錢場鎮(zhèn)荊條村李紅星的家中,卻早早亮起了燈光,,夫妻倆已經(jīng)開始一天的忙碌,,磨豆、燒漿,、點漿,、刷千張……二人各司其職,,默契十足,。
磨豆是第一道工序。水盆里的黃豆經(jīng)過一天一夜的浸泡,,早已吸水膨脹了,,一粒粒金黃飽滿。妻子姜元枝將黃豆撈出瀝干,,放進(jìn)分漿機中開始磨豆,,閘刀一推,磨盤飛轉(zhuǎn),,伴隨著“嗡嗡”的聲音,,化作雪白的豆?jié){順著磨盤口流進(jìn)了鐵鍋里。
灶臺上的鐵鍋非常大,,足足一米四的直徑,,豆子用完了一盆又一盆,鐵鍋仍然沒有裝滿,?!拔覀兠刻煲鰞慑仯诲佊?0斤黃豆,,兩鍋做下來要花六七個小時”,,姜元枝介紹說,。每年的十月天氣轉(zhuǎn)冷,就是他們忙起來的時候,,所需黃豆在周邊村子收購,,一年收購超過5000公斤,磨豆剩下的豆渣免費送給村民,,可以用于養(yǎng)牛,、養(yǎng)魚和養(yǎng)雞。
磨好了豆?jié){,,下一步就是燒漿,。在錢場鎮(zhèn)上,生產(chǎn)霉千張的還有八九家,,都是使用蒸汽鍋爐的方法來燒漿,,李紅星家卻不一樣,他們堅持用柴火灶燒制的方式,,“用柴火燒漿才能保留最原汁原味的豆香,,鍋爐雖然省事方便,但味道還是差了點”,,柴火在土灶里熊熊燃燒,,“嗶啵”作響,,李紅星不時往灶膛里添加木柴,,火焰跳躍著映紅了他的面龐。
在李紅星燒漿的時間里,,姜元枝也不閑著,。手腳麻利的她抓緊時間將豆渣裝袋,清理干凈臺面和分漿機后,,又拿出兩條長長的棉布開始清洗起來,,洗凈后圍著一根木杖整齊卷好。見此情景,,筆者不禁好奇棉布的作用,,姜元枝笑了笑,“等下就知道了”,。
伴著旺盛溫暖的灶火,,一個多小時過去了,天邊泛起魚肚白,,雄雞“喔喔”叫著喚醒睡夢中的人們,。鐵鍋里的豆?jié){熱氣騰騰,濃郁的豆香飄散四溢,?!昂孟惆?,我屋里爹爹吃不下飯,想喝點豆?jié){”,,村中老丈老太三人聞香而至,,姜元枝一人舀了一碗豆?jié){,又給婆婆打包裝上一份,,暖呼呼的豆?jié){一口下去頓覺熨帖無比,,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互相歡笑著嘮起家常。小小的屋子里溫馨閑適,,將冬日的寒冷隔絕在外,。
把煮沸的豆?jié){舀起,放入豆腐缸,,就要開始最關(guān)鍵的一步——點漿了,,這是屬于李紅星的專場。他在陶制的大缸口子上提前套上棉紗,,燒開的豆?jié){經(jīng)過紗布倒進(jìn)缸里,,如此一來,便輕松過濾掉了浮渣,。點漿難在石膏水的配比,,而李紅星18歲起就從父親李云國的手里接過這項技藝,傳承到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37年了,,可謂是熟能生巧,。他取出適量石膏,熟練地加水溶化,,倒入缸中攪拌均勻,,而后蓋上木板,,靜置七八分鐘待其凝固成形,。
接下來,便是刷千張,。姜元枝將陶缸里的嫩豆腐攪碎,,拿出木制千張匣子,把之前的棉布卷拉出一段放在匣底,,一手扶著布卷,,一手舀著碎豆腐仔細(xì)鋪在棉布上,鋪好薄厚均勻的一層后將棉布折過來繼續(xù)鋪,,一層棉布一層豆腐,,這就是棉布卷的妙用!不多時,,木匣已經(jīng)鋪滿了,,李紅星遞過一個木匣套在上方,,疊了三層木匣方才結(jié)束,又蓋上木板,,上壓重物,。
半小時后,千張壓好了,,夫妻倆合力將木匣抬到制作霉千張的房間,。房間里有兩床正在發(fā)酵中的霉千張,只見表面布滿了白色細(xì)軟的絨毛,,仿佛一團(tuán)團(tuán)蓬松的棉花,。姜元枝說,把冷卻后的千張分成段卷起來,,放到鋪好的長有霉菌的稻草上面,,蓋上棉布保溫,三四天后就可以長成這幅樣子,,之后取出陰干兩三天,,在時間的催熟中就醞釀出了霉千張獨特的氣味,時間越久,,氣味越厚重,。
烏白菜燉霉千張,是錢場人難以忘懷的家鄉(xiāng)味兒,。冬天霜凍過后的白菜清甜可口,,燉上五花肉和霉千張,饞得讓人流口水,?!懊骨垼勚舫灾?,京山老一輩人都愛吃,,認(rèn)準(zhǔn)了錢場的,我們在云杜路新農(nóng)貿(mào)市場有個攤位,,生意非常好,,每天都老早就賣光!”,,姜元枝十分自豪,。即使是在霉千張的產(chǎn)地——錢場鎮(zhèn),李紅星家的霉千張也有著好口碑,,獨一無二的傳統(tǒng)柴火熬制辦法讓他們的霉千張更加香醇,,每天都有不少本地人電話預(yù)約。
對于身處異鄉(xiāng)的在外游子來說,霉千張又寄托著一份鄉(xiāng)情的懷念和親情的思念,?!拔覀兇謇锏男」鹪趶V州工作,把父母也帶了過去,,老人家過年前就念著這一口,,前幾天剛給他們寄過去,還有的是父母在家,,兒女想吃,,回不來家里面,能吃到家鄉(xiāng)的味道也不錯”,,姜元枝一邊將忙活著,,一邊講述著霉千張里的故事。年關(guān)將近,,年味越來越濃,,如同這塊霉千張,經(jīng)過時間的挑選和歲月的研磨,,留下的是故鄉(xiāng)味和親情味,。(余靜 周雨薇)